社交、边界与存在,“我”与“我们”的辩证个体在经历情感钝化后,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减弱,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孤独感和内敛的情感状态。
第一部分:社交的必要性与世界观的破碎 为什么我们必须要参加社交活动?一方面是为了维持“良好”的身心健康,另一方面是可以从我们自身的世界观,打碎一个角落。大多数时候我们会误认为自己眼中的世界是完整的,有街道、路人和建筑,当然他们也可以山间田野,流水落花。但无论怎样,当我们身处在自己的世界中时,是很难明确地知道自己世界的边界在哪。当然我认为大多数人不会觉得有“边界”这一说法,通常情况下,“我”和大家是共享在一个同一主题的近似世界中,所以“边界”是不存在的,而这恰恰也给我们建立了归属感或者说来源于群体的安全感。可当我们参与到与他人共同的社交活动中时,某个不足轻重的瞬间就足以让我们猛然发现,好像,“我”和“我们”的世界,是大不相同的,由此而来,“世界”之间好像也是存在界线的。
社交活动的双重意义:身心健康:通过群体互动满足归属需求(马斯洛需求理论)。认知颠覆:社交活动打破个体对“完整世界”的幻觉,暴露世界观的局限性。这种“打碎一个角落”的比喻 ...
.video-container {
position: relative;
width: 100%;
padding-top: 56.25%; /* 16:9 aspect ratio (height/width = 9/16 * 100%) */
}
.video-container iframe {
position: absolute;
top: 0;
left: 0;
width: 100%;
height: 100%;
}
致速溶理查我感受着自己的罪孽,却不知道自己的罪名,我坐在只有自己一个人的房间里,审视着自己的罪恶,却无人旁证。
现在是2023年05月18日03:46:26,我不清楚为什么经常彻夜难眠,藉由此刻,写下这篇“致速溶理查”。
我常常安慰自己,我曾经是多么善良,甚至于我的母亲,在一次,和我某一个前女友的交谈中,也会动情地说到,速溶理查是一个善良的孩子,那是她们的初次见面。
我不去回忆我养的最后一条狗,我甚至不会因为邪恶的好奇心,去揭开存放它骨灰的罐子。那个罐子,依然放在我的衣柜里,我刻意地,不去在意,却每当我的母亲收拾衣柜,我会着急地呵斥,不论她说这东西不吉利,还是换个地方藏起来,我都宁愿那个罐子,我一开始放在那里,它就最好一直待在那里。
只是速溶理查心里的偏执,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,对,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,某些人,某些事,它本来该是怎样,它就最好一直是怎样。
我感受着自己的罪孽,不免会想起,对别人冷漠的态度,和尖酸的话语,而这些,总总发生在平静的夜里。我不会刻意地去伤害某一个生命,只要他们,还是一开始的那样,我就会觉得满意,可是吧,他,她,它,们,不会“一如既往”的令人满意,我却总是失控 ...
OPENCORE 版本 1.0.1硬件情况
主板:华硕 TUF GAMING B550M-ZAKU (WI-FI)
处理器:AMD Ryzen9 5900X
显卡:AMD Radeon™ RX 6900 XT 16G TOXIC 毒药 OC 限量版
内存条:七彩虹 8GB ddr4 3200 X4
无线网卡:板载英特尔AX200
目前运行系统版本:macOS Sonoma 14.6.1
引导说明电源管理(ACPI)
SSDT-CPUR.aml
SSDT-EC-USBX.aml
SSDT-SBUS-MCHC.aml
SSDT-PLUG_RYZEN.aml
设备属性(DP/deviceproperties)
有线网卡内建(不同主板需要修改pci设备地址,嫌麻烦可以删除):PciRoot(0x0)/Pci(0x1,0x2)/Pci(0x0,0x2)/Pci(0x9,0x0)/Pci(0x0,0x0)
无线网卡内建(不同主板需要修改pci设备地址,嫌麻烦可以删除):PciRoot(0x0)/Pci(0x1,0x2) ...